白蝶兰的植物历史和命名过程

作者:admin 2016-10-11 01:30:53

白蝶兰的植物历史和命名过程

白蝶兰的命名过程十分曲折而复杂,最早由德国的Rumph氏于1750年于《Herbarium Amboinese Vol. 6》命名为Angraecum album majus,这是一个地方性的名字,本身不具合法性; 1753年的时候由瑞典的Linnaeus氏归类为树兰,并于《Species plantarum》发表为Epidendrum amab-ile,种名amabile原意「可爱地」,指本种的花朵十分讨人喜欢;1814年Roxb.氏推翻先前Linnaeus氏的看法,将本种处理为Cymbidium(蕙兰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合併,原因在于本种不具假球茎构造,实属于万代兰族,与树兰族差异颇大;直到1825年,由当时担任爪哇Buitenzorg皇家植物园园长的荷兰植物大学博士C. L. Blume氏将本种处理为Phalaenopsis (白蝶兰属),并发表于《Bijdragen Tot de Flora van nederlandsch Indie》,本种遂告身世大白,但由于当时资讯流通并不发达,所以1836年时Raf.氏将本种误发表为Synadena amabilis。

本种由于产区不同个体的差异而多次的被重新发表,但皆列为易名,例如1980年H.R. Sweet误发表为Phalaenopsis celebensis;1848年Lindley氏与Rolfe氏r前后分别将一株产自巴拉望群岛的个体误发表为Phalaenopsis grandiflora与Phalaenopsis rimestadiana ,此举引起许多分类学家的反弹与不赞同,为认为该个体与1825年由Blume氏发表的Phalaenopsis amabilis应为同一种;1888年与1906,Rchb.f氏与F.M. Bailey分别将不同产区的个体以个体差异的理由前后发表为Phalaenopsis gloriosa Rchb.f与Phalaen-opsis rosenstromii F.M. Bailey,当然这两个新发表的名字皆不被大多的分类学家所认同与採用而被列为异名。

相关推荐

白蝶兰TOP10